中央气象台预计,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将席卷中东部地区,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。受其影响,地面最低温度0℃线将于19日凌晨南压至沿淮一带地区。
![]() |
图片来源:中央气象台
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,位于低温区的空气称为冷空气。遥远的北冰洋、严寒的西伯利亚是冷空气的发源地。
根据冷空气的强弱程度,我国将其分为五个等级:弱冷空气、中等强度冷空气、较强冷空气、强冷空气和寒潮。
弱冷空气: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℃的冷空气。
中等强度冷空气: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℃但小于8℃的冷空气。
较强冷空气: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℃,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℃或以下的冷空气。
强冷空气: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℃,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℃或以下的冷空气。
寒潮: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℃,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℃,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℃,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℃或以下的冷空气。
怕冷 多补5种元素
![]() |
维生素C
◆ ◆ ◆
代表食物:鲜枣、猕猴桃
![]() |
这种营养素与对冰冷的适应性密切相关。
研究显示,摄取大量维生素C能明显减少因冰冷而导致的直肠温度下降,并可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,增强身体对冰冷的耐受性。
柿子椒、番茄等深色菜以及柑橘、柠檬等水果中也富含维生素C。
B族维生素
◆ ◆ ◆
代表食物:粗粮、油菜
![]() |
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体内起到辅酶作用,在碳水化合物、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,如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尼克酸等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。
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麦等粗粮、坚果、瘦猪肉及动物内脏中。
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、蛋黄、奶制品、菠菜、韭菜、油菜、花椰菜等。
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麦制品、糙米、豆类、芝麻、花生、香菇、鸡肉、瘦肉、鱼、绿叶菜等。
铁
◆ ◆ ◆
代表食物:瘦肉、蛋黄
![]() |
美国科学家对身着泳装的妇女进行耐寒测试发现,那些怕冷的妇女大多体内铁质不足,而一旦补充铁,症状就大大改善。
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,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,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,而缺氧则导致身体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,自然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冰冷。
富含铁的食物还有动物肝脏、血豆腐等。
钙
◆ ◆ ◆
代表食物:牛奶、绿叶菜
![]() |
冬天日照时间短,易引起人体缺钙,而钙离子有助调节肌肉的收缩与舒张。富含钙的食物还有豆制品、坚果等。
碘
◆ ◆ ◆
代表食物:海带、紫菜
![]() |
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。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转化成能量,抵御冰冷。
如果缺碘,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缺乏,御寒能力会因此降低。富含碘的食物还有海蜇、贝壳类食物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