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低温作业是指在冰冷季节从事室外及室内无采暖的作业,或在冷藏设备的低温条件下以及在极区的作业。低温是一种不良气象条件。在低温环境中,机体散热加快,引起身体各系统一系列生理变化,可以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,如冻伤或冻僵,甚至引起死亡。
![]() |
我国东北、华北及西北部分地区属于寒区。
其气候特点是气温低、寒期长、温差大、寒潮多;雪期长,积雪深;结冻期长,冻土层厚。在这些地区遇到严寒强风潮湿条件,从事露天作业以及工艺上要求低温环境车间,尤其是衣服潮湿、饥饿时易发生冻伤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容易发生冻伤的作业,有以下几种类型:
1、冬季在冰冷地区或极区从事露天或野外作业,如建筑、装卸、农业、渔业、地质勘探、野外考察研究等,以及在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的作业。
2、在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,如储存肉类的冷库和酿造业的地窖等,这类低温作业的特点是没有季节性。
3、在暴风雪中迷途、过度疲劳、船舶遇难、飞机迫降等意外事故。
4、冰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训练。
5、人工冷却剂的储存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。
![]() |
多数情况下,职业性冻伤部位集中于手指、鼻子及耳垂、脚趾、脚踝等;特殊情况下,职业性冻伤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如臀部、腹部及生殖器,冻伤部位肤色苍白、表现为体温低、感觉丧失。职业卫生监督科冯斌说:“基于现代卫生学原则,穿上防水衣服和防水鞋,不要太紧,既可以御寒又利于身体周围的空气循环。另外,野外作业者应该食脂肪、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饭菜,使用防冻油等,在有冻伤危险的地方,作业者不应喝含酒精的饮料。”